第一百十五章 事实胜于雄辩(5 / 5)

能做到的,里面几个关键,海贸和税收,加上高产作物的播种,和大明处处饥荒形成鲜明对比,江南官员天天叫着不能与民争利,税收年年减少,还闹起了饥荒,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可天津怎么就能天翻地覆?而且众多东厂耳目锦衣卫密探回报,民间商户富户并无怨言,足可见满朝文武都在做戏,都在欺君,难怪当年皇兄坚决不上朝,反利用魏忠贤收矿税商税,原来自己才是真的冤大头一个,十数年来一直被东林党忠君爱国所迷惑,自己为国家宵衣旰食,他们一帮富商养活的官员花天酒地,导致江山不稳社稷蒙灰,若不是天降神兵,拨云见日,恐怕这皇帝位置还能坐的住坐不住都难说,想想都后怕,至于今后还要不要上朝去面对这帮吃里爬外的,已然毫无感觉,你们想在宫门外闹多久就闹多久,反正朕是想通了,有你们不多,没你们不少,只待皇庄那边准备就绪,朕第一个就要强行收税,管你们哭爹喊娘!

诸多跟着去了趟皇庄和天津的大臣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自己以前只听下面富商一面之词,认为商税害民,开海助倭,可短短一天的见闻,天津市面的繁华超过京师,太平盛世也不过如此,那所谓与民争利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杨廷麟在神兵卫的撑腰下,敢为天下先,一年多下来并无大的错处,反政绩卓异,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他们绝不是傻子,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赞同的倾向,朝廷大半能臣干吏不反对,那就很说明问题了,皇帝多日来的举动,尤其允许天津特事特办,那今后的朝政肯定会有大的转变,自己是附和还是反对就需要细细思量了。

一次天津之行,起到了说破嘴皮子都很难改变的思想转变,这是穿越者没有想到的,无论是皇帝还是诸多官员,多少都受到了感染,这对于下一步推动大明整体的革新有莫大的帮助,一直以来代表江南富商利益的东林集团也开始分崩离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也掀不起风浪,这也是所有人都没料到的结果,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崇祯自己在这一刻下定了决心,不再被一帮说书先生牵着鼻子走,更多地去接触和了解现代意义上的治国理念,最终成为了一代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