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话可说啊。
崇祯仔细听着每一句话,从杨廷麟说话语气都可以看出,天津这个几成不毛之地的城池,已然重新焕发生机,甚至比京师都更加繁荣,而且只会越来越好,他看了看两旁的官员,眼神分明在说,你们不是一直拦着朕不让来吗,现在了解了这里情况,知道差距了吧,知道来这一趟绝对值得吧,接下来崇祯又问了百姓做工每月收入,务农收入,杨廷麟所报出的数字无一不让众官员惊叹,这哪是讨生活,分明是小地主小商贩的收入,一人当兵做工务农能养活一家,难怪一路所见人人神情风发,连呼喊万岁的声音都比别处要高,要是大明处处都如此,那圣人所说王道乐土不就是这样的吗?!哪还会有什么造反民变这些澳糟事发生?
皇帝很高兴,提出想要去百里外的塘沽再看看,诸多官员立马醒过神来,已经出宫一整天了,天都快黑了,再去百里之外,那岂不是要在此驻跸?可这里不是京师,即使有几千人护卫,终究还是放不下心,于是所有官员都反对,说天色已晚,下次再去不迟,得赶紧回京云云,连随同而来的高师成也认为不需要如此匆忙,天黑之后也看不清楚,不如暂且回宫,反正都在这,早看晚看都一样,其实高师成他们主要是没有让皇帝住宿的条件,塘沽初创时期,都是一切从简,真要接待九五至尊的皇帝的确没有合适的地方,所以顺水推舟,跟着众官员奉劝皇帝回京。
这次皇帝没有矫情,天色已晚,再不回去恐怕宫里又要折腾开,反正来一回就有第二回第三回,时间还长,不必急于一时,于是收拾行装,率一众官员离开,高师成还特意调来两辆大客车,让这些骑不了马的官员一起乘坐,骆养性两千多京营锦衣卫开道,一路颠簸,到皇庄是天已经黑了,就见路旁火把明灭,十几个劝阻官员还跪在那,崇祯不禁哑然失笑,这帮迂腐,又拿出当年大礼议死谏的劲头来了,也不怕在这里跪死,当下命令锦衣卫将他们搀扶上大客车,有几个还能坐下,有几个一上车就趴在车里过道上不起来了,累,累啊,在严寒天气跪在外面半天,你来试试?没丢掉性命就算是神佛保佑了!
京师城门口周延儒等一帮大臣都在翘首以盼,皇帝出巡一天多了,已经酉时将过,再不回来,他们真要赶去皇庄问讯了,当远远看见灯光火把闪烁,马蹄声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该是皇帝回来了,赶紧命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几千人护卫着几辆神车鱼贯而入,已经宵禁的京城一下子人马沸腾,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深怕外面出事连累自家。
第二天该是大起的日子,皇帝没来,数十位位高权重的大臣都告假没来,只剩下一帮做不了主的官员在那叽叽咋咋,勤政的崇祯不上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再这样下去,恐怕这朝政议事就要名存实亡了,有几个官员挑唆,推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宫门口要求觐见,理由是皇帝疏于政务,有违列祖列宗祖训云云,要求皇帝赶紧打理朝政,千万不要学他哥哥天启,牌子奏折递进去了,可就是不见皇帝有任何回应,气得这些官员不停跺脚,还是闻讯赶来的周延儒亲自出面,说皇上昨天出宫累了,正在修养,不是皇帝一个人如此,几十位朝廷重臣都累得不行,很晚才回京,现在都在家躺着呢,现在国家蒸蒸日上,不比往日诸事繁复,难得休沐一两天也是应该的,大家也别在这里等着了,都回去该干嘛干嘛去吧,总算是勉强把这些刺头赶回去了,不过此事更说明了朝臣担忧的事,就是皇帝开始惰政昏庸,有向正德皇帝靠拢的倾向,所有人还是抱有对崇祯的期待,希望他能幡然悔悟,最差也不要向天启皇帝学习,不然就惨了。
崇祯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昨天回来几乎一夜没睡,被高师成他们洗脑,又亲眼看见皇庄和天津的变化,以前自己一直犹豫的祖制,是否还要继续下去?事实胜于雄辩,能让百万一无所有的流民安居乐业,真不是哪个朝廷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