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康拿着这些钱,在其家乡遵照司马光生前遗嘱,买了数千亩的良田,并由范祖禹等人执行司马光遗愿,分与涑水本地百余户贫民,建立了一个糅杂了井田制和大宋时代特色的义庄组织的乡村社会。
必须要说,司马光的这些钱,都是合法的。
他从未贪污过任何公款,也未收过任何贿赂、好处。
就连资治通鉴书局的公使钱,他也都是全部用在了修书和书局工作人员的福利上。
在私德上,他无懈可击!
他的全部产业,包括独乐园、叠石山庄在内的资产,都是他的俸禄、贴职钱、职田收入、食邑收入等等大宋高级官员福利以及历代赏赐所购置。
从这,就可以知道,大宋朝的文臣日子有多舒服了!
哪怕不贪不拿,只要和司马光一样勤俭持家,不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奢侈享受。
一个待制大臣,是可以在二十年中,攒下至少二十万贯的资产!
便是基层的选人,恐怕也能攒下上万贯的资产。
奈何……
没几个司马光!
大部分人,都在争相过着奢靡的纸醉金迷一般的生活。
就拿蒲宗孟来说吧……
这位宰相拜相以来,就起码花了数万贯的钱,用于购置家具、装扮家宅,雇佣下人和歌女、姬妾。
是的!
大宋朝的几乎所有下人、仆人。
都是有契书的。
包括侍妾,也是如此!
像是包绶的生母孙氏,就是包拯的侍妾。
她和包拯签的就是侍妾契约。
契约到期,孙氏已有身孕,但却被包拯送了回去。
也是亏得包绶的长嫂崔氏知道孙氏有了身孕,赶紧派人看望,送钱送物,才保住了包拯的香火!
不然的话……
包拯的命运,恐怕会和赵煦的生母朱氏一般。
会跟着孙氏辗转各家,最终搞不好,他可能没机会认祖归宗。
想到这里,赵煦就深深的看一眼蒲宗孟,同时也想起了远在登州的大胡子。
蒲宗孟和苏轼,还真是亲戚。
这两人,都喜欢雇佣嫔妾。
然后……
一堆的私生子!
赵煦记得,在现代的史书上,赵佶那个混账身边的大貂铛梁师臣,就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苏轼的儿子。
托他的福,苏轼的子孙,在赵佶朝时,得到了优待。
他的名言是: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就不必知会我了!
这就是真的将自己当成苏轼的亲儿子了!
所以啊……
蒲宗孟被赵煦看的有些发毛,赶忙低头。
赵煦这才回过神来,悠悠的说道:“但,并非只有安贫乐道,才是圣人之道,才是士大夫之道!”
“蒲相公以为然否?”赵煦问着。
蒲宗孟眼睛一亮,立刻说道:“陛下圣明!”
“昔,孔子门徒,不仅仅有兖国公(颜回)、河内公(子路)等先贤,也有龚丘候(南宫括)……”
“此外,欲兴礼教,更当富之!”
“故孔子曰: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正圣人微言大义也!”
赵煦轻笑着颔首:“善!”
“朕也是这个意思!”
“贫困,岂是养士之道?”
“若连士人都穷困潦倒,百姓又当如何?”
“此岂圣人之义?”
赵煦就差没有说出:贫穷不是儒家的道了!
蒲宗孟对此,深以为然:“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