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句丽的特产(3 / 4)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62 字 2022-08-08

一自然是要吃透这一艘船只,等到这一艘船的技术给吃透了,自己能建造出一艘同样的船时,那李泰也就能够自己研究远洋航行的船了。

毕竟大唐只对盔甲与弓弩做了限制,不得擅自进行制造,但可没说不能制造远洋大船啊!

总而言之,整个天津随着通商口岸的建立,开始与高句丽进行逐步的通商。

李泰现在需要做得事情不多,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住,别浪,继续发展也就是了!

接着,李泰找上王玄策,对王玄策道,“今年耕牛能出笼多少?”

“可以有两万头!”王玄策对李泰回答,

“卢、卫、祖等幽州世家已经向我借来耕牛春耕,这些已经分配出去。

若燕王您也需要耕牛春耕,我还能让一部分用于食用的黄牛挂上牛环。

虽然用得稍微会有几分不趁手,但也能用来作为耕牛!”

“继续想办法增产!”李泰点头道,“我春天就不跟这些人进行争抢耕牛春耕。

但到了秋天,对耕牛需求上会更进一步增加,我需要你想办法增加耕牛的产量。”

“幽州天津城一带,以及沧州开始种植小麦,现在的耕牛应该足够了吧!”王玄策疑惑。

“你莫要忘记了,整个河南之地去年发生了水灾,淹没了不少的百姓,我们又从河南之地收纳了不少的百姓。

所以河南之地缺少人力是必然的,河南对耕牛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你我想象!”

“我明白了!”王玄策神色严肃,听到李泰的话语,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重任。

不过王玄策又对李泰询问道,“但河南之地耕种的也是小麦吗,能等到秋天吗?”

“嗯!”李泰点头回答道,“去年水灾后,大量农业学府学子在当地建立了农学社,主要教授得就是小麦种植。

所以今年五月份丰收后,就会开始继续的在当地传授种田技术。

而为了保证秋天当地百姓的耕种,我会给农学社配置一定数量耕牛,帮助百姓耕田!”

“帮助百姓耕田?”听到这话,王玄策倒有几分愕然,却也感叹道,“燕王仁慈。”

“嗯!”李泰点头道,“我只希望农学社能扎根基层为百姓说话而已。”

“但这做得到吗?”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语,却带着几分茫然。

“事在人为,慢慢做就是了!”李泰耸耸肩道,

“让农学社拥有一定程度的资本是必须的,否则不可能帮助到底层百姓。

而耕牛就是用来帮助百姓的最好媒介,相信任何有田亩的百姓,都不会拒绝耕牛的。”

“但若免费给百姓使用,怕会有斗米恩,升米仇之事!”王玄策皱眉道。

“所以,这些耕牛是以租借为主,我可没有说要白送给百姓使用!”李泰坦然道。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王玄策点点头,倒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道,

“我已知我的重任,定然在秋天到来前足够耕牛来!”

李泰道,“那就拜托你了!”

李泰倒没跟着王玄策具体的把农学社更进一步的问题提出来。

一是怎么样保证耕牛能够给底层的百姓使用,而不是直接被那些富户直接拿钱砸下,先给自己使用,再给普通百姓使用。

二则是如果农学社的学子以这耕牛为奇货,对百姓进行压榨,从而以权谋私。

这些事对李泰来说都是问题。

但现在自己连简单的督察机构都没有,有得只是希望他们在学校中学习的为底层百姓发声的思想能让他们多抵抗一会儿。

但李泰很清楚,单单靠思想觉悟如果就能抵挡糖衣炮弹的话,这世界早就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更多的还是需要想办法防微杜渐。

只不过现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