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据雄关扫蔽而自珍,蔑诸夷妄自而尊大(8 / 11)

深有一种从鬼门关擦肩而过的直观感受。

嬴政对着这名惊魂初定的谏议大夫,挥了挥手道:“爱卿,暂且退下吧!”

“谢陛下。”

谏议大夫当即如蒙大赦,急忙谢恩,然后便重新归入了自己的席位。

嬴政站在大殿中央,身板挺的笔直,虽然上千人的目光齐聚在他的身上,但是他仍旧宛若闲庭散步,视若无睹。

“自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中原大地,华夏儿女。世代浴血,奋战诸夷,万里山河,祖辈牧守。”

嬴政的话音并不大,可却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夹带着沉重的历史宿命,这些都是染血之言。

众人不由自主的浮现联翩,那波澜壮阔的远古时代至今,华夏大地的先贤们从未退怯过。

无论是猛兽天灾,还是诸夷人祸,这片热土总会英雄辈出,力挽一个时代,谱写壮歌。

“终春秋战国,四海宾服,六合归一,巍巍大秦。北有胡狄,西有羌毗,南蛮待毙,东夷可期。”

“天何其广也,然不可道哉。地何其阔也,然不足十万里。占沃土万方之地,拥精甲百万之士。视四方诸敌以不见,辖民千万以养尊。”

“据雄关扫蔽而自珍,蔑诸夷妄自而尊大。文武醉生则梦死,士民安乐亦忘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长此以往,大秦何存?诸卿何在乎?”

嬴政的声音宛如惊雷,直指人心。

众臣面对陛下的灵魂拷问,不由面露沉重凝思之色,一个个齐声高呼道:“陛下圣明,臣等有愧。”

“陛下之胸怀,涵盖古今,借千秋之青史,明后世之警钟。”

“陛下雄心依旧,初心不改。听陛下一席警世之言,老臣虽以近花甲之年,仍愿为帝国效力,为陛下尽忠。为千秋子孙后世谋得万世福泽,为大秦帝国筑就万世不拔之基夜,尽之死力。”

王翦心血澎湃的站了起来,对着站在大殿中央,身姿伟岸的嬴政,由衷躬身一拜道。

“愿为帝国效力,为陛下尽忠。为千秋子孙后世谋得万世福泽,为大秦帝国筑就万世不拔之基业,尽之死力。”

满殿文武大臣,这一刻都不由肃然起敬,摒弃成见,都发自肺腑道。

也许这一生,他们说过太多言不由衷,心不对口之言,但此时此刻,他们感受到自己那颗已经寂静多年的心灵,再次热血沸腾。

七尺男儿,志在四方,若能为国效力,持三尺剑,开疆扩土,名垂青史,谁人不想?

回首少年郎,

热血心飞扬。

十载寒窗夜,

只为报君王。

执笔秉书,塑千秋之业,筑万世之基,谁人又不念?

然官场沉浮,久经世故,多年摸打滚爬,安享盛世荣华,又有几人仍保持初心不改?

“只要大秦帝国上下一心,何愁四方夷狄不灭?”

嬴政走回自己的王座上,坐了下去,看着这一幕,不由豪气冲天道。

“陛下,我华夏族自古以来皆以多子多孙为福禄,然民以食为天,限制大秦人口增长的不是百姓不愿生,而是粮食有限,无法供养多出的口吃饭。”

“再者民间疾苦,幼儿本就体弱,多遭灾引难,十名幼儿过半早夭。别说民间,就说在座的诸位王公大臣们,又有几人家中没有小儿夭折?”

冯去疾对着嬴政拱了拱手,十分富有见解道。

“不错,御史大夫所言甚是。”

“所言极是。”

“真知灼见。”

冯去疾的一席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嬴政露出沉思之色,然后点了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

“奉常〔九卿之一〕卿何在?”

嬴政话锋一转,直接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