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后的佩剑,两柄合一,龙纹凤章,剑身镶嵌七星,仍是把不可多得的利刃。
虞世南书法名闻天下,自身才华横溢,乃是海内名士。他先前帮高驷寻卢家名匠铸剑,已被卢承庆引为知己。
适逢其会,高驷也被引为上宾。
李百药和虞世南在此种场合,如鱼得水,与各路人士相谈甚欢。
“唐国公到!”
现场为之一静,李渊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但因面相去特,额头布满皱纹,看上去有六七十岁阿婆模样,笑起来和蔼可亲。
故而天子杨广曾笑称他问李阿婆,但普通人是没资格叫的。
身旁跟着一白面长须男子和一红妆豆蔻少女,皆是精心打扮,身上任意一件饰物,足可够那寻常百姓两三年的花费。
李渊谈笑风生,经介绍众人才知那跟随着的两人乃是他新找的女婿柴绍和女儿李三娘。
龙不与蛇居,凤不燕雀为伍。
气机交感之下,李渊率众走过来,似笑非笑道“这位小友何人,凭什么坐在此地。”
高驷听到李渊之名,正在大量对方,不料这么快就正面相对。
未几答话 对面的白面柴绍就轻笑的说着“我观此地之人皆是来自钟鸣鼎食之家,看汝装束不过是个军中老革,能识大体的便让开。这儿岂是尔辈痴呆汉可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数百年来的尊卑观念早深入人心。
柴绍家族世代簪缨,唐国公李渊亦是关陇门阀,从其口中说出的逼问,更多了一份鄙意。
“哦,问我凭什么?”高驷端坐不动,对柴绍视而不见,直面唐国公李渊,冷冷说着”唐国公也如此看?”
李渊手按桌案角,肃然对众人说道“今日诸君雅会,老夫蒙卢家盛情相邀,出席聚贤楼宴会,为国家选材,唯鞠躬尽瘁而已。
眼下高丽不断扰边,乃是劲敌。吾辈商讨征辽方略,汝不过卑贱之徒,何足以论大事,退下!”呵斥之间,四下尽皆叫好。
两雄不共存,天命唐皇李渊初见高驷就没由来生出种厌恶,发乎本能出手打压。
高驷比旁人感受到的冲击更大,李唐土德真龙气张牙舞爪扑来,本能的要压服并吞噬他的气数。
若换做辽水之战前,他或许就危险了。
但领悟了强汉之心后,高驷再无任何畏惧,按剑朗吟“提兵星夜到辽水,为征高丽报国安。明主日悬旌节杖,末将夜释酒杯欢。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说胜算,来日自当跨征鞍。”
门阀多才俊,若说天下有十分人才,五阀七望占其六,士族又占其中两分,寒门才子仅占两分,故而不被重视。
只可惜,高驷不属于传统上的寒门士子,非但无所畏惧,反而胆气绝伦。
以诗颂志,这一反击,身为唐国公的的李渊也自是明白其中意思。
“唉,一生打雁,反被啄了眼,的确是大意了。不过,寻常家子弟,也断无如此本领。今日权且放过,来日查清楚再动手。”李渊心底苦笑一声,却无法反驳。
他心中一凛,知是自己有些太过托大了。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此宴会中,本就是利益之交,自己身为见证点评者,又怎能太过示弱呢?
便手指点了点,说着“巧言令色,实则未必有能。”
周围其他人一时间都汇聚于此,看着事态发展。 因窗开着,外面的还隐隐有战鼓声传来,这是宇文述知耻而后勇,再亲自训练士卒。
高驷侧耳倾听,片刻后,当即拔剑慨然说着“吾之能,不在口舌。但凭掌中剑,号令千军万马!”
闻此,诸人也看向高驷,只见这青年,面色略显苍白,却有种倔强不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