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少年行 第三十八章:尘埃(2 / 3)

大隋争龙 崇阳铁剑 6413 字 2020-02-19

使和他身边懵懂不知所措的胡儿莽汉,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免礼把。爱卿既带回捷报,我那顽劣的弟弟想必已然就擒。”杨广目光落到王世充身上,露出玩味神态,看着王勃,说着“王卿身边这位壮士是何人呐?”

“圣人容禀,这是此次率先登上晋阳城头,立下功劳勇士王世充。”

“先登之功啊,是个勇士!”天子大喜之余,后面就同意了王世充的封赏。

王勃随后递上奏章。

这是杨素的遗表,于奏章中上书辞相修养,举荐儿子杨玄感为国守边。

“国师以为如何?”

王勃看着眼前的国师穆德,发现两三月不见,对方修为又精进了许多。不过,更令人畏惧的其周身的气质,越来越光明浩大,近似神灵一般。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数日前,道门新晋大宗师袁天罡入驻钦天监,今日虽未来朝堂,但也足以牵制此人。

于杨素的危险程度,国师穆德深有认知,既然对方主动退让,他也不逼之太过,反而顺水推舟,说着“可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让其回洛阳受封。”

这其实是个试探,看杨素父子如何应对。

得到国师肯定,杨广阅罢奏章,用了大印,然后朱批“准奏!”

于是敕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晋阳留守,限期一月内回返。

晋阳城,府衙内大堂。

“大人,城内现在有十万零六千户,除此之外,大族王氏,正意图搬迁到城外坞堡,这下总户数,在六月底,可能会再减少两千九百户左右。”

“五万亩麦田荒废,虽然府库还有三万多石粮食,但是只能济得一时,要渡过饥荒还得从他处调粮。”

“秋耕在即,麦田需要翻耕,到十月时还能种上一轮冬小麦,今年这样安排下来,明年郡中百姓就可产粮自给了。”

高驷开始只默默的听着,满意时点头。不过,当听听着这位年轻文士对当下和来年的安排后,他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从外调入粮食?晋阳地域虽广,却也也无法给十万户用食。这粮食每一日的消耗都不小呢,从哪里调呢?”

高驷对此表示为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有了粮食……这些并州之地才能安定下来。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那文士恭谨禀告的说着“大人,这批粮食,要从望族王氏家中获得了!”

随后,他就将王氏的地位和族望来历,皆与高驷讲了“如今城中百姓尚有的口粮,如果节省点,是可支撑到年底的。关键是要王氏出头,号召各家大族,弄来近五个月的粮食,支持到明年五月份新粮收获”

“好,你的策略很好。这样的才干,当宰相也足够。阁下定非无名之辈,从实说来。”高驷听完,欣喜之余又起了疑惑。

“这要多谢太保恩德。大人,实不相瞒,某姓温,名大临。本是祁县温氏门阀庶子,汉王杨凉起兵后,在下就被族中派到晋阳效力。生死自主,幸亏大人进城后严明军纪……因此在下和老师才能逃得一命。闻得城中事物繁杂,特来为太保解围。”温大临诚恳地说着。

高驷这才释然,他是被杨玄感迁怒之下,打发到府衙做善后事宜的。

他不知道的是,温大临历史上乃是幽州总管罗艺账下谋士,归唐后还做了宰相,也是一代大才。

无人可用之余,就运用望气秘法观察温大临,一望之下发现此人气运成书状,青气贯额,显然也是个大才。

高驷立刻下定决心“既如此,这枚晋阳令大印就由你掌管,府衙内一应事务,汝可自决。我只要结果。”

本来在边上默默等待处罚的温大临,听了这话,顿时脑袋一“嗡”,连忙行礼道“在下才到军中